学术活动
光学
光电半导体表界面调控分子的智能设计
浏览次数:
主讲人: 徐健 教授,北京理工大学
地点: 物理中楼215
时间: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9:30-11:30
主持 联系人: 肖立新(Tel: 62767290)
主讲人简介: 徐健,女,北京理工大学准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20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21-202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6月入职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院。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项目。曾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学术新秀、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等荣誉。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光电材料的计算与设计,利用理论计算、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方法,设计新型表界面分子和新型半导体材料,指引实现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LED显示器件等)的可控制备。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3篇),Science (4篇),Nature Materials,Nature Energy (2 篇),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 (2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4篇)等。担任Nature、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服务碳中和战略需求,光电材料的设计面临多维度、多尺度与多目标的复杂挑战。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光电材料设计中,融合理论计算、机器学习与大模型技术,开发新型表界面分子与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成果,重点包括:(1)开发自动化多维筛选方法,以数据驱动构建静态分子特征与精准缺陷钝化关系的模型,设计新型表界面分子实现载流子高效产生和输运;(2)利用时间尺度吸附动力学,揭示杂化半导体在多种老化环境下的缺陷动态演化机制,基于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分子结构优化策略,为抑制表界面降解提供全新的理论思路;(3)提出“双性掺杂”和“翻转带边”的能带结构设计新方法,指引实验合成多种无铅层状双钙钛矿新材料;(4)初步搭建钙钛矿光电领域的垂类大语言模型PerovXpert,在文献语义抽取等多个任务中展现出优于通用大模型的表现,有助推动钙钛矿材料研究的信息智能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