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主题
强流重离子科学技术前沿简介

课程概要
重离子科学技术前沿包括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物理、高温高密等离子体物理、高电荷态原子物理和其他相关基础物理研究,重离子与生物学、天体物理等交叉融合的跨学科研究,以及在新能源、新材料、医学、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我国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产生不稳定次级束流物理和关键技术研究已处于国际前列;2025年底即将建成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使我国重离子及相关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在原子核存在极限、强子性质、中高能高温高密核物质性质、天体核演变、超强电磁场、块体高能量密度物质、高精度基础参数测量、中高能缪子束等实验研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在先进裂变、聚变、同位素核能源、大型复杂部件动态检测、核医学诊疗、植物育种保鲜、空间器件加固、原子级制造等相关领域培育出一批变革性的新质生产力。本期课程还将介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高效精准放射治疗、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和特殊功能材料原子级规模制造等方向上的研发进展。
主讲教师(特邀)简介
詹文龙,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常务副理事长。
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长期从事低能到相对论性重离子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和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研制。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曾在法国国家大型重离子加速器(GANI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中高能核物理研究,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建成多台重要的核科学仪器及加速器装置,并开展基于离子加速器驱动的精准放疗和先进核能等技术研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物理学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
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监事长,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时间:2025年10月10日(星期五)18:40—20:30
地点: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理科教学楼303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