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合影
2025年4月17日,由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协同主办的“2025国际物理教学论坛”在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两国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中俄美三国大学物理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展开深入交流。论坛由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院长高原宁院士、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郭弘教授、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副院长彭良友教授、福耀科技大学副教务长陈徐宗教授联合主持。
开幕式:聚焦全球合作,共话育人使命
教务部部长傅绥燕在开幕式上欢迎中外专家参会,指出论坛以“当代科技发展下一流物理人才培养”为核心,设中俄美三大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育体系优势,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路径。她强调,大学物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批判性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她希望通过国际合作,打破地域壁垒,共同解决AI时代下物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为全球物理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
主题报告:三国模式深度解析,理论实践双维碰撞
俄罗斯:启发式教育与科研融合
莫斯科国立大学Mikhail Tribelskiy教授阐释朗道教育理念,强调从现象提炼物理原理,建议强化应用数学与现实问题建模教学。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MIPT)Georgy Shlyapnikov教授介绍“Phystech System”模式:本科生大二起参与科研,四年级以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培养路径。
中国:分层培养与国际视野并重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曹庆宏教授介绍“物理卓越计划”,通过分层课程设计、早期科研介入及国际大师讲座,并推动课程接轨学科前沿,靶向培养学术领军人才。清华大学熊启华教授分享博士生培养“高要求目标+多维度评估”模式:博士培养以严格的资格考试、综合口试和科研成果为核心,同时通过博士生研讨会和国际交流提升学术竞争力。福建福耀科技大学陈徐宗教授介绍“专业-通识-实践”三位一体体系,探索跨学科培养新范式。
美国:主动学习与科研生态构建
俄罗斯量子中心的Alexey Akimov曾在美国任教,他指出美国本科教育面临“学生水平参差”难题,通过增加面授、引入助教可提升教学效果,灵活学制可促进个性化发展。MIT研究生物理教育则以“自由探索+严格筛选”为特色,清华大学陈文兰副教授于美国MIT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她介绍MIT通过资格考试夯实基础,以导师双向选择激发科研热情。
圆桌讨论:AI 挑战、哲学素养与科研生态
在三轮圆桌讨论中,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围绕热点问题和俄方专家展开思辨:
AI与教育博弈:针对“AI是否取代考试”,Tribelskiy教授建议借鉴朗道“创造性解题”思路,注重思维过程;Palyulin 教授提出探索AI作为科研工具的正向价值,平衡防作弊与技术应用。
人文课程定位:与会者共识认为,物理学学生需专属哲学课程,聚焦科学史与物理学家思想,以提升批判性思维,避免泛化修读。
科研中心使命:专家们强调,培养顶级物理人才,需要一流科研环境和开放自由的氛围凝聚顶尖学者、搭建跨学科平台,这是中国高校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展望:以国际交流为起点,开启改革新篇
闭幕式上,曹庆宏教授指出,物理教育改革需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智慧,中俄应立足国情优化路径,避免盲目效仿美国模式。他倡议以论坛为起点,深化课程共建、联合培养及科研协作,共同应对“培养什么样的物理学家”这一时代命题。
论坛期间,俄方专家参观国内科研机构,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教学理念的碰撞,更是全球物理教育共同体构建的重要里程碑,其成果将为国内外高校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