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凝聚态
【凝聚态物理-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论坛 2025年第8期(总619期)】氮化镓基紫外光电子器件
浏览次数:
主讲人: 赵德刚 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所)
地点: 物理大楼中212报告厅
时间: 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下午15:00-16:30
主持 联系人: 许福军 fjxu@pku.edu.cn
主讲人简介: 赵德刚,男,1972年出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18年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1994、199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一直留所工作至今,研制出我国第一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长寿命大功率蓝光激光器和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发表SCI论文39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

氮化镓(GaN)基材料(包括InNGaNAl及其合金)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光谱范围覆盖了近红外、可见光到深紫外全波段,也是紫外激光器、探测器等光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在紫外通信、紫外曝光、紫外固化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研究了AlN材料的外延生长,掌握了Al原子迁移能力的控制方法,获得了台阶流生长的AlN材料;发现了反应室内残留的Ga原子影响成核,通过在生长前将反应室内部覆盖AlN薄膜,消除了残余GaN的影响,显著提高了生长的稳定性;提出了三步法外延AlN材料技术,在不同平片蓝宝石衬底上实现了高质量的AlN外延生长;研究Al原子的预反应以及AlGa原子的竞争机制,实现了AlGaN材料Al组分的有效控制;发现了Al原子的氧化机制,还发现点缺陷对AlGaN材料的掺杂补偿效应;研究了AlGaN材料的p型掺杂,通过抑制碳杂质浓度改善了p型;研究了紫外量子阱的生长,通过控制界面提高了发光特性。

最后,我们研制出大功率紫外激光器,并发现了影响紫外激光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和物理机理,还提出了新型肖特基结构,研制出AlN基真空紫外探测器(响应波长λ≤200nm)。